
校园足球是扩大足球人口规模、夯实足球人才根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性工程。9月12日下午股票配资指南,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深化青少年校园足球综合改革,推动学校体育工作提质增效有关情况。
发布会上,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邢顺峰介绍,山东体系化探索一批重大改革措施,成为校园足球综合改革的“试验田”。2024年以来,山东成功获批全国唯一的体校与本科高校“3+4”校园足球人才贯通培养试点、全国教育系统唯一的新型足球学校建设试点,成功创建1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高水平综合改革试点区、3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人才培养改革试点,获批1个全国足球职业学院、1个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和青少年训练中心共建试点。
面向全体普及推广,针对精英培养专长,山东成为足球人才培养的“丰产田”。坚持“畅通道、扩规模”,高质量建设2817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带动每年200万人次参加足球比赛。按照小学、初中、高中6:3:1的比例,畅通升学体系,2024年全省438所初、高中学校招收足球特长生6764人。曲阜师范大学等3所高校新设足球运动专业。设在山东体育学院的国家足球学院在校生规模达到950人,位列全国足球学院首位。2024年176人次入选各年龄段国家梯队,数量居全国前列。历城二中女足获得1次世界中学生锦标赛冠军,全国青少年足球联赛实现“三连冠”。
依托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市县级青训中心,到2030年实现全覆盖
山东省体育局二级巡视员孙照亮在发布会上表示,全域推进青训中心建设是山东深化体教融合、夯实足球人才根基的又一重要举措。
“体育总局、中国足协曾经授予我省青岛男、女足和潍坊女足3个国家级青训中心,今年又命名了济南、青岛、潍坊、淄博临淄、烟台芝罘5所全国足球重点体校,目前更加重视青训中心体系建设,将其作为重塑青训工作体系的重要战略举措。”他表示,青训中心既是集约化、多功能的实体训练基地,更是协同发展、贯通培养的高效运行机制,是对以往足球青训培养模式的一次系统性、结构化升级。下一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明确功能定位,科学规划布局。坚持“全省一盘棋”,强化省级统筹、市县共建、区域共享。省级青训中心发挥“指挥中心”作用,聚焦足球精英培养、“1个省级中心+省市、省县共建N个区域中心”插旗布点。市级青训中心承担“桥梁纽带”职能,承上启下、梯次衔接培养;县级青训中心突出“网络功能”,抓普及促提高、夯实塔基。以三级青训中心为枢纽节点,不断完善“训、学、赛”一体化青训体系,持续畅通“选、育、送”全链条青训通道。
强化资源整合,加强基地建设。分级分类细化完善青训中心建设指南与运行规范,通过标准引导、资源扶持和评估激励,推动各地高效整合体校、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等现有资源,加快市、县两级青训中心建设。积极引导职业俱乐部、社会青训机构参与共建,重点推进规模化、连片式足球场地建设,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区块,全面提升青训中心软硬件支撑能力,为青少年球员提供科学、系统、专业的训练环境。
聚焦梯队建设,完善工作机制。针对青训中心区域覆盖不足、层级衔接不畅等短板,将立足构建青训中心各年龄段、各学段层层衔接的青训梯队,优化青训中心跨区域联动选材机制,强化青训中心与校园足球双向赋能。建立健全青训总监制度,加强复合型教练员团队和管理队伍建设。完善青少年校园足球分级联赛体系,健全文化学习与训练竞赛一体化保障机制,强化青少年球员思想作风、队纪队规和赛风赛纪教育,不断提升足球人才储备和质量,使青训中心成为我省足球后备力量茁壮成长、脱颖而出的坚实“大本营”与稳固“根据地”。
构建可持续的校园足球赛事体系
“校园足球育人是根本,竞赛是关键。”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鹏说,《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明确要求,要不断完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联赛。我省坚持部门协同、多措并举,着力构建定位更加清晰、职责更加明确、关系更加协调、衔接更加顺畅的青少年足球竞赛体系。
不断完善竞赛平台。今年,省级教育、体育、财政、足协四方首次联合发布青少年(学生)足球赛事日历,联合举办11项年度赛事。今年山东将首次举办涵盖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大学的“省长杯”系列赛事,全面带动“市长杯”“县长杯”“校长杯”的开展。创新性的将齐鲁超级联赛、青岛超级联赛和大学生足球联赛有序衔接,畅通大学球队晋级职业联赛通道,让“学生军”也有机会踢上职业联赛。
大力创新竞赛方式。改革中学生校园足球联赛赛事规制,引入“挑战组”和“争冠组”的升降级机制,推动中小学生联赛、青训俱乐部联赛等省级比赛向市级延伸,形成“下带普及”和“上促提高”的双向动力。创新举办第一届百年名校足球精英交流赛、“红色沂蒙”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女子精英邀请赛。今年的第一届山东省“省长杯”大学生足球超级联赛,将采用主客场赛制,让校园足球赛事扎根校园,引领带动更多大学生从宿舍走向操场,从场边观众走向赛场中央,让更多学生在身边感受足球的魅力和乐趣。
不断改进办赛模式。校园足球联赛创新“周中主客场制”,将比赛安排在周一至周五下午课外活动时间举行,改变传统周末办赛、无人观赛的窘况,真正让比赛回归校园,打造“最美主场”,让赛场成为育人的主课堂。例如,日照市枣庄路小学共40个班、2017名学生,每班男、女足球队各1支的配置,年度开展“班级赛”468场,825名学生上场参赛。自2025年1月起,12支各年级校队累计参与省内外校际交流赛、各类邀请赛及省市区足球赛等共计367场。
济南在全国首创“最美主场”模式
济南坚持“训赛一体”,在全国首创“最美主场”模式,锻造全要素融合、全环境育人场境,把学生真正放在赛场中央,让比赛真正回归校园。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活动3000余场次,参与人次超200万。济南市教育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艳介绍,济南市锚定育人核心目标,重点从顶层设计、创新实践、融合赋能三个方面,推动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
强化顶层设计,统筹校园足球综合改革。出台《济南市关于建设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高水平综合改革试点区工作的实施方案》《济南市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人才贯通式培养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从普及提升、人才培养、增强师资、场地建设、完善赛事、经费筹措、国际交流、数字赋能、文化建设等9个方面系统搭建了济南市校园足球全面提速的改革框架。在全市遴选了11条培养主线和3个试点区县,构建“6-3-1”小初高足球人才贯通培养体系(每条线包含6所小学、3所初中、1所高中,纵向贯通),创新“足球思政课”,畅通“学训双优”“德才兼备”的优秀足球人才成长通道。
着力创新实践,构建校园足球发展新样态。坚持“训赛一体”,在全国首创“最美主场”模式,锻造全要素融合、全环境育人场境,把学生真正放在赛场中央,让比赛真正回归校园。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活动3000余场次,参与人次超200万。创新推行“周中周赛主客场制”,校内,周中健全完善小、初、高全学段,班赛、校赛、精英赛全覆盖的“三纵三横”赛事体系;校外,周末、节假日组织邀请赛、交流赛、夏令营等赛事活动,为孩子们提供足够数量、更高质量的比赛,不断夯实“校校有队、周周有赛、人人参与”的校园足球新样态。2025年济南市“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总数已达295所,居全省首位,12支队伍参加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济南历城二中女足斩获全国青少年足球联赛高中女子组冠军,第三次站上全国最高领奖台,夺得“三连冠”。
精准“融合赋能”,凝聚校园足球全维合力。创新打造了“一站式”高水平校园足球综合服务平台,以多终端平台整合多元功能,赋能综合管理、高水平训练与赛事组织,实现“校园足球+互联网+大数据”融合。凝聚家校社“全维资源”,成立家长志愿服务团,创设校园足球发展基金,推进校园足球场地共享,学校与青训机构深度合作,努力扩大校园足球“朋友圈”。
李艳介绍,下一步,济南市将持续深入挖掘“最美主场”育人价值,进一步畅通校园足球人才贯通式培养通道,优化足球师资引进培育,强化足球要素保障,努力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校园足球工作经验,为全国全省校园足球改革发展贡献济南力量。
(大众新闻记者 王原)股票配资指南
通盈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